網頁

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低脂牛奶冰淇淋】自己動手做

【低脂牛奶冰淇淋】自己動手做
 發表
這所有的配方都捨棄鮮奶油而使用鮮奶,真的適合在意體重及膽固醇的增加, 是個以健康訴求的『低脂冰淇淋』,脂肪量只有一般冰淇淋的一半喔, 做法真的很簡單,也不需要用到冰淇淋機,更不會花太多時間, 讓幸福的滋味傳到妳身邊,這也是份體貼家人健康的快樂喔!
創作緣起 by 轉角幸福19號
預備食材
【材料】 3至4人份
蛋黃 3個
細砂糖 50g
牛奶 250ml
作法
圖(1)
圖(2)
圖(3)
圖(4)

1
將蛋黃及細砂糖放入鍋中,立即以打蛋器攪打至細砂糖融化為止。(圖1.2)
2
牛奶倒入鍋中,以弱中火煮至鍋邊冒泡後,倒入步驟1。 以打蛋器將細砂糖攪拌至無顆粒感後倒回鍋中。(圖3.4)
3
以弱中火一邊加熱步驟2的液料,一邊攪拌。 請勤觀察鍋內狀況,待鍋邊冒泡後立即離火,立即移入放置冰塊的鋼盆。 (注意,千萬別讓液料煮過頭了,會變蛋花湯喔) 鍋子浸入冰塊水中後,繼續攪拌蛋奶液至完全冷卻。(圖5.6)
4
冷卻後移至冷凍庫,待蛋奶液凝固後取出,以打蛋器混合打鬆再放回冷凍庫。 反覆此步驟三次,待蛋奶液呈滑順狀後,再放回冷凍庫凝結。(圖7)
圖(5)
圖(6)
圖(7)

食後感想
因為是純牛奶製作,冰箱冷凍取出先放置室溫5分鐘,會更好挖喔
材料(六人份):

焦糖
糖﹣﹣﹣﹣﹣﹣﹣﹣﹣40g
水﹣﹣﹣﹣﹣﹣﹣﹣﹣1 1/2 Tablespoon
(另外留半匙的水待焦糖煮好後加入)

布丁
糖﹣﹣﹣﹣﹣﹣﹣﹣﹣60g
牛奶﹣﹣﹣﹣﹣﹣﹣﹣2杯
蛋﹣﹣﹣﹣﹣﹣﹣﹣﹣4隻
Vanilla香油﹣﹣﹣﹣少許


(1) 準備烤杯,在杯內抹一層牛油
(2) 做焦糖,先將糖和水放耐熱容器內,以500W火力微波三~四分鐘左右,直至煮成金黃色的焦糖為止
(3) 加半匙左右的水到煮好的焦糖內
(4) 將焦糖慢慢倒進烤杯內
(5) 將牛奶和糖用500W,加熱兩分鐘
(6) 加入蛋液伴勻,用篩子隔一下
(7) 將蛋液倒到烤杯內
(8) 烤箱預熱160度,將烤杯放到注了水的烤盤上,烤20-25分鐘
(9) 烤好放到冰箱冷卻一小時左右就可以吃了


轉載自http://blog.yahoo.com/kikidaydreaming/articles/624430/index

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培養孩子注意力

◎以下提出幾個在培養孩子注意力時家長容易忽略的重要觀念

●一致的教養方式:最重要卻最常被忽略,教養上,若沒有一定的準則會讓孩子無所適從,造成過動和分心的情況惡化。

●不要讓孩子過度看電視和玩電玩:若孩子習慣了強烈的聲光、影像和不斷變換畫面的刺激,就很難靜下來看書、思考和學習。

●培養良好生活習慣:訓練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先做好一件事再做下一件事,不要邊吃、邊看電視或邊玩,甚至追著孩子餵飯。

●不要打擾孩子:當孩子很專心在做事時,不要去打擾他,經常打斷孩子的思維,久了會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不要給孩子過於複雜的刺激:過多刺激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我的孩子有哪些特長?該如何打造個人資歷?(上) (本文摘錄自哈佛人出版社十月新書《推開貴族學校的大門》)    在申請國外寄宿學校時,學校會要申請人填寫一張「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 Special Interests」(課外活動與特殊專長)的表格,藉此了解申請人除了學業成績之外的興趣與專長。裡面除了需要列出孩子的興趣與專長之外,還要列出學多久、一星期花多少時間、到達何種程度、有無任何比賽成就、是否會繼續該項興趣與專長等資料。就這份資料來說,興趣是很容易列舉的,但是興趣要成為吸引人注目的專長就需要相當的時間來培養。    如果從小培養孩子的才藝只為了填出一張漂亮的成績,似乎過於本末倒置。在此我分享一下培養孩子才藝的過程: 孩子主動摸索下棋的興趣    我的孩子八歲時因緣際會培養出西洋棋的興趣,當時在美國的圖書館巧遇一位教西洋棋的義工Rich Tyree, 那時我還是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的研究生。之後約有兩年時間,孩子總是和自己下棋、試著去摸索下棋的樂趣。後來我覺得他真的很喜歡下棋,便和他討論是否需要 專業的老師,後來在他十一、二歲回台灣後,便和台灣的岳威伯教練學棋,那時他也會參加一些國內的棋賽。我們當時抱持的心態是讓他自己去比賽,也讓他學習獨立和與人相處。    一直到他十二歲當選國手要去國外參加世界青年盃(World Youth)比賽,我便乘機度假陪他前往。當時所有參賽的世界小選手約有八百多人,很多父母也都陪孩子千里迢迢來參賽。有趣的是,觀察了世界各地的父母後,我才了解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只要孩子贏了,就與有榮焉,若是孩子輸了,剛開始總是安慰孩子,幾場下來也會有相同的責備:你為什麼下那麼快?那時,我們也會羨慕有些小棋手天賦異秉,只有十歲出頭就能下出一手媲美大師的棋。但是有機會與幾位優秀的外國小棋手交談後,我們理解到印度小棋手一天可能練習八小時,其他國家棋手練習一天四到八小時不等,那時我們才了解把才藝當成「天份」的表彰,是不盡正確。 天分=興趣+有計畫性的練習    有本書叫做《我比別人更認真》(Talent is overrated),作者Geoff Colvin認為,大部分的人在觀察孩子的表現會過度強調「天分」,而他的分析心得將所謂的成功歸結於「有計畫性的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我滿贊同作者的這個觀點,因為做為父母都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天才,一看到孩子某方面「有天分」,就發揮無限的想像力:如果孩子學的是音樂,就幻想他成為音樂家;如果孩子數學或自然科目比較好,就忍不住想像他未來會如何如何。另一方面,父母就會積極投入所有的心力,希望孩子朝「父母的夢想」前進,只要孩子稍稍領先其他孩子,就忍不住認為自己的孩子真有天分。    但是我認為天分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是孩子有沒有辦法做到「長期」而「有計畫性的」練習。怎樣才能做到「長期」而「有計畫性的」練習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興趣」。 例如下棋、音樂、運動等需要投注時間練習的才藝項目,若孩子一點興趣也沒有,要他們一次花上幾個小時的練習時間,對孩子來說根本就是折磨,結果是小孩不開心,大人也會責備孩子不肯努力。但如果孩子有興趣,家長能夠從旁協助孩子規劃練習的時程與方法,如此孩子的




我的孩子有哪些特長?該如何打造個人資歷?(上)

(本文摘錄自哈佛人出版社十月新書《推開貴族學校的大門》)

    在申請國外寄宿學校時,學校會要申請人填寫一張「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 Special  Interests」(課外活動與特殊專長)的表格,藉此了解申請人除了學業成績之外的興趣與專長。裡面除了需要列出孩子的興趣與專長之外,還要列出學多 久、一星期花多少時間、到達何種程度、有無任何比賽成就、是否會繼續該項興趣與專長等資料。就這份資料來說,興趣是很容易列舉的,但是興趣要成為吸引人注 目的專長就需要相當的時間來培養。
如果從小培養孩子的才藝只為了填出一張漂亮的成績,似乎過於本末倒置。在此我分享一下培養孩子才藝的過程:
孩子主動摸索下棋的興趣
我的孩子八歲時因緣際會培養出西洋棋的興趣,當時在美國的圖書館巧遇一位教西洋棋的義工Rich Tyree, 那時我還是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的研究生。之後約有兩年時間,孩子總是和自己下棋、試著去摸索下棋的樂趣。後來我覺得他真的很喜歡下棋,便和他討論是否需要 專業的老師,後來在他十一、二歲回台灣後,便和台灣的岳威伯教練學棋,那時他也會參加一些國內的棋賽。我們當時抱持的心態是讓他自己去比賽,也讓他學習獨 立和與人相處。
一直到他十二歲當選國手要去國外參加世界青年盃(World Youth)比賽,我便乘機度假陪他前往。當時所有參賽的世界小選手約有八百多人,很多父母也都陪孩子千里迢迢來參賽。有趣的是,觀察了世界各地的父母 後,我才了解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只要孩子贏了,就與有榮焉,若是孩子輸了,剛開始總是安慰孩子,幾場下來也會有相同的責備:你為什麼下那麼快?那時, 我們也會羨慕有些小棋手天賦異秉,只有十歲出頭就能下出一手媲美大師的棋。但是有機會與幾位優秀的外國小棋手交談後,我們理解到印度小棋手一天可能練習八 小時,其他國家棋手練習一天四到八小時不等,那時我們才了解把才藝當成「天份」的表彰,是不盡正確。
天分=興趣+有計畫性的練習
有本書叫做《我比別人更認真》(Talent is overrated),作者Geoff Colvin認為,大部分的人在觀察孩子的表現會過度強調「天分」,而他的分析心得將所謂的成功歸結於「有計畫性的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我滿贊同作者的這個觀點,因為做為父母都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天才,一看到孩子某方面「有天分」,就發揮無限的想 像力:如果孩子學的是音樂,就幻想他成為音樂家;如果孩子數學或自然科目比較好,就忍不住想像他未來會如何如何。另一方面,父母就會積極投入所有的心力, 希望孩子朝「父母的夢想」前進,只要孩子稍稍領先其他孩子,就忍不住認為自己的孩子真有天分。
但是我認為天分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是孩子有沒有辦法做到「長期」而「有計畫性的」練習。怎樣才能做到「長期」而「有計畫性的」練習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 「興趣」。 例如下棋、音樂、運動等需要投注時間練習的才藝項目,若孩子一點興趣也沒有,要他們一次花上幾個小時的練習時間,對孩子來說根本就是折磨,結果是小孩不開 心,大人也會責備孩子不肯努力。但如果孩子有興趣,家長能夠從旁協助孩子規劃練習的時程與方法,如此孩子的興趣加上有計畫性的練習,在該領域脫穎而出的機 率自然就大了許多。
當然還有另一派的說法是:孩子還小,怎麼會知道自己不喜歡呢?只要肯多花時間練習,最後一定會喜歡的。這種情形很常見,像是許多人小時候都有被媽媽強迫去 音樂教室練鋼琴,幾年以後不再碰琴的人居多,但也有少數成功的例子。因此到底要強迫或不強迫孩子去學才藝,也是見仁見智








SEE~~~~孔老夫子多有智慧...早在千年前就說了: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是一顆種籽
他們各自帶著自己的使命來開花
父母只要提供足夠陽光空氣水且不要摧殘它!!


I Like Them.

文*吳淡如
圖*朵朵小語

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轉貼自 http://marmitonshop.blogspot.fr/

國人吃法式薄餅還會搭配飲用蘋果淡氣泡酒(Cider),蘋果酒又分為澀味(brut)和甜味(doux)兩種.
在布列塔尼地區也是法式薄餅的發源地,在此地區的鄉下人家都會在自家的庭院種蘋果樹,採收後絞成汁,在用傳統方式來釀造蘋果酒.自家芓傳統方式釀造蘋果酒,比市售的多了酒精濃度, 少了甜度,喝起來香醇許多.不小心喝上幾杯還是會醉的.
妳能想像在自家的蘋果樹下吃自己煎的法式薄餅,在配上自家釀造的蘋果淡酒,更是有ㄧ番不同的風情滋味.

法國的甜薄餅可以途上巧克力醬,布列塔尼奶油醬或是各種不同口味的果醬,即便是最傳統的撒上細砂糖都是讓人感到法國薄餅的好滋味. 在專賣法式薄餅的地方或是餐廳可吃到加了ㄧ兩球不同口味的冰淇淋,擠上發泡鮮奶油,在撒上烘烤過的杏仁片,最後在淋上巧克力醬~~哇,真是ㄧ道令人想到口水直流的法式薄餅甜點.

但;有另ㄧ道 『奶油焦糖蘋果法式可麗餅』也是法式甜薄餅裡的更是經典之ㄧ的甜點.

Marmiton廚房小學徒  來帶大家ㄧ起做吧~



六人份
食材價格:
難易度: ☺☺
準備時間:30分鐘
製作時間:30分鐘

食材
  奶油焦糖蘋果法式薄餅


薄餅皮:


250g    低筋麵粉
3顆       蛋
500克  牛奶
2克      食鹽
80克    奶油
70克    糖
少許     橄欖油

奶油焦糖蘋果內餡:


6顆     蘋果
50克   奶油
60克   黃砂糖
1/2小匙 肉桂粉



製作
  奶油焦糖蘋果法式薄餅


先將烤箱調製120度 預熱


餅皮準備


將50克的奶油置於平底鍋中,讓它慢慢融化.


將低筋麵粉和糖置於ㄧ個沙拉碗中.

加入三顆全蛋 倒入少許牛奶,用手將蛋奶和麵粉完全混合.

再到入ㄧ半的牛奶混合麵糊,再加入融化的奶油和少許橄欖油攪拌均勻,放置30分鐘~ㄧ個小時,

等待備用.




















奶油蘋果焦糖內餡製作


蘋果去皮,挖掉內蒂,切成小丁塊.

在平底鍋中將50克奶油融化,加入已經切丁的蘋果,黃砂糖與肉桂粉.

慢慢煮到蘋果成焦糖色,變軟.放其旁邊,等待備用.

平底鍋預熱後抹上些許的奶油,倒入ㄧ湯勺的麵糊,以順時針的方向轉動平底鍋,使麵糊完全鋪滿

平底鍋.變成ㄧ張薄餅皮,煎到四周的餅皮翹起,翻面在煎到上色.

將剛剛做好的奶油平果餡放入餅皮上,再將餅皮慢慢捲成圓形,



快趁熱享用奶油焦糖蘋果法式薄餅





可將奶油焦糖蘋果法式薄餅捲成圓的

或是 折成ㄧ般普通的扇形

法式甜薄餅的另ㄧ經典口味-奶油焦糖蘋果





甜薄餅的口味也可以做成檸檬,啤酒,甜橙口味,我個人偏愛 啤酒口感的薄餅皮...很香!

建議ㄧ次可以做很多薄餅皮,在用鋁箔紙包起來放在冰箱,慢慢享用.
若不想麻煩做餡料,也可以塗各種口味的果醬~也很好吃~


若妳還不想自己動手做薄餅皮Marmiton廚房小學徒 也有賣 法式手工薄餅皮 歡迎詢問~  
更多有關法式薄餅的內餡做法, 請參考三立電視Life樂生活電視教學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張忠謀:大學生要做的11件事

2008-05 天下雜誌 384期作者:編輯部
很多人對張忠謀的認識是在他成功後,擔任德州儀器副總裁、工研院院長、創辦台積電。但對於他成功前的少年人生,卻知之甚少。十八歲以前的張忠謀,跟著父母,持續搬家,坐在露天大卡車裡拉著綁貨的繩子一路顛簸,躲避戰火。
但他日後回憶起,卻覺得無論近年的旅遊如何舒適與奢侈,最令他懷念的還從上海到重慶的跋涉。大時代的動盪讓年輕時的他刻苦自律;而十八歲即赴美國求學的他,則在哈佛接收了世界的能量。 他在自傳裡寫道:「十八歲去美國前,父母是我的天地,之後我凡事只能倚賴自己。」因為青年時特殊的生命經歷,他知道青年的學習對人生的重要性。
不久前他在新生入學典禮向上千名學生演講,當時他把牛頓的一句話送給學生,「如果我看得更遠,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他知道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每個當下的努力;他說這世代要先打破迷思,因為進了一個好的大學不等於鐵飯票,以後成功的機率也不一定比別人高。競爭邏輯在改變,但不變的是持續的努力。
大學生如何透過這位巨人的肩膀學習,以下他的演講應該會給許多青少年啟發。
大學四年,我認為大學生應該要多花心思在十一件事情上:
第一點:養成一個終生的、健康的生活習慣
假如你已經養成了這個習慣,那很好,希望你繼續維持;假如你尚未養成這個習慣,那麼請好好把握十八歲這個年紀,因為這近乎是最後的機會。 錯過了大學四年這段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時期,以後要再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恐怕將更不容易。而沒有健康,一切都不用談。
況且,現在大家醫學的知識比起五十年前更豐富,醫學也有很大的進步,保健知識比起我十八歲時候好多了。 健康生活的習慣包含了運動,經常運動不一定是要以成為一個很好的運動家或者校運選手為目標,而是養成一個習慣,把運動當作健康生活的一部份。
第二點:「培養志願」,為自己許一個更細微的志願
例如,你未來要走哪一個行業?要在政治上、法律上、科學上、學術上還是到企業界?這個就是志願。
假如目前尚未決定志願的話也不用太擔心,這往往是大學二、三年級甚至於是更後面才能做決定的事。 但希望你在這大學四年裡儘早有自己的志願,這樣就可以決定你要在哪些事情上下功夫、花時間,也可以早一點知道自己事業的方向、人生的方向,進而知道自己要在什麼學問上多努力。 志願可以分成學術上的志願與非學術相關的志願。
學術上的志願就至少是一門主修,無論物理、化學、電機、機械都好,甚至是寫作等藝文方面的志願,都屬於學術上的志願。 除了學術以外的其他志願則屬於非學術相關的志願,範圍更廣。例如:當立法委員、到公司裡頭作經理、工程師、總經理、當律師等都是非純學術的志願。
無論是哪一類的志願,一旦有了志願以後,學習會比較有方向。
第三點:要用功學習
假如你們的志願是學術志願,是未來想當教授、做研究,那麼你們盡可能花百分之一百學習的時間專注在專門的領域上。 若是政治、法律、企業、工商業、服務業等非學術相關的志願,則建議你們頂多在專業領域上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即可;另外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時間則可以用來學習與你們的志願相關的東西,但不在你的專門領域裡頭。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志願是在企業裡頭工作,而你的主修卻是電機系的話,電機是你吃飯的本錢,你得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在電機的領域裡頭用功學習;另外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因為你預備到企業界做事,所以你要了解包括電腦、資訊、半導體、通訊等資訊,閱讀國內外報章雜誌、相關行業的新聞報導;除此之外,你也得花點時間學學會計、財務、行銷,看看企業是如何競爭,甚至應該注意一下這個行業公司的股價,還有股價漲跌波動的理由為何? 假如你預備以政治來作為志願,那更有一套經典式的學習領域,包括:飽覽歷史、地理、語文方面的書籍,還有閱讀傳記,這是作為一個政治人非常經典式的訓練。
第四點:學習的時候不要背書,要徹底了解
無論是看書或是閱讀其他資訊,有時候不是一本書,而只是論文中的幾個段落或是幾頁內容,都要徹底了解。徹底了解比你看多來得重要。而且千萬不要僅靠你的記憶力背書,背書只是通過考試的一個辦法而已。你目前的人生已經通過了種種考試,之後的人生不是挑一個習題或者寫一篇短文的這種考試。未來你人生中的每一天可能都在考試,但那些考試是需要徹底了解與融會貫通的。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學士跟碩士都是主修機械,可是我一進產業就是進入半導體業,剛開始我對半導體業是一竅不通。可是我的物理相當好,於是我買了一本當時半導體的經典著作,是夏克萊(William Shockley)的一本書,有兩百多頁,我花了四、 五個月的時間從頭到尾徹底地學習與了解。 那時年紀輕,大概二十四歲。白天我在生產線上做事,晚上則花好幾個鐘頭看半導體的書籍。白天的工作雖然讓我對半導體有基本的認識,但實際上對我的半導體學問幫助不大,我的半導體知識主要是靠晚上幾個鐘頭的閱讀而來。
我每天晚上頂多看這本書的十頁,有些地方看來看去還是看不懂,這時候就要找一個教師。 我那個時候有一位非常喜歡喝酒的同事,跟我住在同一個旅館裡,他有豐富的半導體學問。他因為很喜歡喝酒,幾乎每天七點鐘到十點鐘都在旅館樓下的bar裡面喝酒,所以很容易找到他。 雖然是在喝酒,可是他沒有真正喝醉。我念書這三個鐘頭中,有看不懂的地方,或者是想來想去還是不懂的地方,我就去找他,我不僅可以找到他,百分之九十的問題,他也都可以替我解答。
學校的環境對學習很好,可是要抱著徹底了解的心去請教,而且要適時尋找與運用資源。
第五點:學會「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在中國、台灣的文化裡比較欠缺。所謂的獨立思考就是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看了什麼文章,或者聽了一個演講就認為是這樣。看了文章或聽了名人的演講後,要去想他講的是不是事實?然後去找另外一個來源來求證。
第六點:學創新
創新有很多是來自天分,但有一部份是可以靠後天培養。培養創新的途徑其實就是之前說的徹底了解、用功學習與獨立思考,這三件事與創新有強烈的正相關。
第七點:學中文
雖然大學生的中文已經學了十八年,可是絕大部份學生的中文還是不夠好。台灣中學的中文教育跟我小時候在大陸所學的十分相似,均注重讀跟寫,當然還有背書與背古文。那為什麼很多人十八歲了還不夠好,甚至到了四十歲都還不夠好?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聽」跟「講」的能力。
什麼是「聽的能力」?你跟人家講話,對方會有感覺,但可能沒有真正在聽,那就是對方聽的能力差。 我是董事長,照理說在公司裡頭大家應該聽我講話,可是我發現常常我講了一句話後,其實我接下來有四、五句話要說,但我在講完一句後就被對方打斷了,因為他以為他知道我接下來會講什麼,但事實上百分之八十的時候他都猜錯了,這就是聽的能力不夠。
講話人人都會講,因為中文是大家的母語,可是「講」的能力還是有層次之別。講話的第一層能力是「詞能達意」;其次是能夠「有邏輯的解釋一件事情」,就是口頭上能有邏輯性的解釋好一件事情,這個恐怕只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能夠做到。
再高一層則是「有說服力地表達一件事情」,這部份可能只有百分之二、三十都還不到的人達得到。那最高的層次是「雄辯」,這部份一百個人中恐怕一個人都沒有。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提高聽的能力,在說話方面也能達到具說服力的層次,這是可以花時間、花功夫學習的。
第八點:學英文
英文非常重要,因為未來的五十年,甚至於更長的時間,英文會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語言。雖然要一個十八歲的人學英文已經有點晚了,但是還是可以補救。 補救的話可以從「讀、聽、寫、講」這四方面來進行。
學中文要注意的是「聽跟講」,學英文則是要多注意「讀跟聽」。 到了十八歲時如果你的英文講得不好,要你流利地講英文會比要你流利地寫英文還來得困難,但重要的是你能夠流利地「讀」,這對十八歲的人來說還不晚,要期許自己能夠做到讀英文跟讀中文一樣地流利,這點相當重要。 你可以給自己一個測驗。現在台灣翻譯的書很多,很多英文書被翻譯成中文。
兩、三年以後,假如你是願意看原文書而不是中文譯本,而且能夠流利地閱讀的話,那麼你就做到了。 英文聽力也一樣,到了十八歲時,如果英文底子沒有很好的話,已經很難再要求英文講得流利或者寫得好,但是英文聽的能力可以再加強,把英文的讀與聽的能力訓練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九點:學習世界
要學習全世界,不只學習台灣、大陸、亞洲。學習世界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英文能力,假如你無法流利地閱讀英文,要學習世界就比較困難。 以新聞而言,台灣報紙報導國外的新聞的量很缺乏,台灣的新聞台雖然有時候會報導國外新聞,但簡直是少到幾乎沒有。
所以我曾經說過要學習世界,起步點就是每天看《國際先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你會在裡頭看到不同的世界。除了《國際先鋒論壇報》之外,可以再看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還有美國的《Business Week》。
第十點:學演講、學辯論
這個跟我剛剛講中英文的訓練有關,演講是講,辯論又是聽又是講。電視上有很多時論者, 他們的演講技巧很好,簡直是口若懸河,但是內容不見得那麼豐富,演講跟辯論需要技巧,更需要內涵。
第十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做一個「誠與信」的人


「誠」就是不講謊話,不是只對你熟的人不講謊話,而是任何時候都不講謊話;「信」就是你說要做什麼,你就會不計代價來完成。我期許大家做一個誠與信的人。 我認為社會有沒有提升與社會上的領導人有關。
我希望你們現在十八歲以後都能成為各個領域的領導人,也是一個在誠信上不容置疑的人,誠信之外還能與別人既競爭又合作。 在大學的時候學會了如何既競爭又合作,希望出了校門還是能夠繼續如此,那我們的社會才會提升。 (本文摘錄整理自二○○七年張忠謀交大新生入學典禮演講)









林志玲:把自己看小,把事情做大

林志玲:把自己看小,把事情做大
圖片來源:曾千倚
人紅難免會遭忌。然而「第一名模」林志玲人氣雖旺,卻始終能以高EQ、好人緣著稱。私底下的她,認真、誠懇,沒有架子
12月20日晚上6點8分,金鐘獎頒獎典禮前,林志玲終於化好了妝、步出飯店房間,20幾個工作人員以長長的隊形,將林志玲包在中間,快步穿過高雄金典飯店的大廳,前往金鐘獎典禮會場。
為了盡可能地捕捉林志玲的鏡頭,在不斷與凱渥經紀部溝通、協調後,記者終於得到在飯店拍照的機會。
當人龍走來,林志玲在助理的指示下立刻就地停步、擺好姿勢,攝影記者顧不得取景角度,只能立刻按下快門,按了第1下,一旁馬上有人喊「好了」趕人,拍攝的時間,前前後後短到不到「30秒」。
然後這個大陣仗旋風繼續向前掃過,讓一旁的民眾都站著看呆了。
要採訪當紅的林志玲,麻煩度真的很高。
除了拍照時間極度短暫,採訪地點、時間也一改再改。我們一度懷疑,林志玲真的適合談「學做人」嗎?
直到我們接觸到林志玲本人。她耐心、禮貌地回答所有問題,原定30分鐘的採訪,讓我們足足問了1小時,結束前她以慣有的甜美嗓音說:「如果還有什麼問題,我這幾天都還在台灣,還可以再問我」。這是連一般人受訪時都很少會提及的話,她的體貼,讓之前經歷的採訪曲折都一筆勾銷了。
親自感謝別人
「她是我看過很會做人的人,」負責林志玲出席大型晚會所有造型的凱渥秀導兼造型師時家寧分析,在這個行業,每個人都滿自我中心的,對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很多藝人看到不喜歡的衣服就會直接說『我不要』,但其實會辜負別人的精心準備。」但林志玲不會讓自己的主觀喜好,抹煞了別人的努力和心思。

時家寧說,造型師準備的每一件衣服,林志玲都一定會試穿,就算是她自己最不喜歡的動物紋款式,也是如此,「她會說『好,我去試給大家看,等到通通都試完,我們再來討論』。」
因為走到哪裡都是鎂光燈的焦點,一舉一動都有人要評論,性格要求完美的林志玲壓力真的很大。可是她從來不會把自己的壓力轉嫁到別人身上。時家寧說,林志玲反而還會刻意壓住自己的緊張,讓身邊的人可以在輕鬆的氣氛下工作,表現得更好。
在去年的亞太影展頒獎典禮上,林志玲要表演才剛學的印度舞,典禮前和舞者綵排時,「雖然我們都看得出來她很緊張,舞者也很緊張,但她會和舞者說『我們再一起試一次好嗎?剛才很棒』,來激勵大家,」時家寧印象深刻地說。
而身為一個當紅藝人,也註定是要得罪人的。紛至杳來的邀約,不可能個個盡如人意,因此就要倚賴經紀人負責拒絕邀約,同時又要長袖善舞地與人保持一定的關係。但是林志玲不會只這麼處理,假如有必須推掉的邀約,只要對方是認識的人,她不管再忙、再累,都會盡量親自打電話給對方、或當面和對方說明。
「我覺得透過別人是不夠的,我一定要自己去面對,然後透過眼睛去告訴他們我的誠意,」林志玲輕聲細語說著,語氣卻很堅定。
令人意外的舞蹈與彎腰
為了保護林志玲,經紀人和助理就連與代言品牌合作時也會隨侍在側、層層把關。但林志玲本人絕不端架子,反而會自己把一切沒必要的形式減到最低。
有一次,林志玲所代言的浪琴錶要舉行記者會,由於主題是「舞伶」,所以浪琴錶副總經理張正勳希望可以請林志玲表演一段舞蹈,但經紀人認為不適合,怎麼也不同意。林志玲在旁聽到了這個情形,等到出場時,她自己偷偷脫了鞋,光著腳上台,在原本只是要擺擺pose的段落中,跳起一段長長的舞。
讓張正勳驚訝的還不止於此,今年6月,浪琴錶邀請林志玲到西安宣傳,與當地100多位經銷商一起吃飯,當一桌一桌的經銷商走到台上,和林志玲合照、握手,張正勳注意到,身高174公分又穿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會膝蓋微彎,蹲到和對方一樣的高度,眼神平視地和對方握手。「她就那樣總共蹲了80幾次,我從來看不到任何一個藝人這麼做!」因為代言活動經常與港台大明星互動的張正勳大聲驚嘆:「這就是她的身段,她的身段非常軟。」
當時坐在張正勳旁邊的浪琴錶全球總裁也看到了林志玲的這個舉動,對她更加讚賞,後來也因而邀請林志玲代表出席瑞士巴塞爾鐘錶展,也因為那次出席,林志玲有機會在其他國際媒體前曝光,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
會做人,就是做自己
但林志玲的軟身段,卻不是處處配合的鄉愿。
過去其實相當「逆來順受」的她,現在也有所改變。林志玲自己描述,現在工作時,一定會嘗試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試著慢慢地說服別人,然後用大家再熟悉不過的甜美語調和合作的夥伴說:「那我們來試試看。」
這樣的改變,其實是工作多年所驗證出來的心得。「我覺得在什麼環境都要能收能放,配合度要高,可是自己的想法還是要有,因為最了解自己的就是自己,」林志玲現在體會到:「如果希望作品好,就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因為只有自己知道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做什麼效果最好。」
「我覺得會做人,就是做自己,」談到做人,林志玲沉吟思索了一會兒,才一個字一個字地緩緩說道:「因為做自己,人家喜歡你、接受你,那才是真的。」
當然,永遠是甜美笑容、只讚美別人的林志玲,不免讓有些觀眾覺得她形象完美到有點像是假象。可是,問起熟悉林志玲的人,大家反而都覺得她是非常真誠的人。「我完全不覺得她ㄍㄧㄥ或者在裝,她下了台之後,就還是那個樣子,」認識林志玲已經8年的時家寧說,她從來都沒有什麼改變。
「每次有人說她假,我聽了都會很不高興,」張正勳更是為林志玲感到不平:「因為她真的一點都不做作。」
請林志玲代言植物優2年多的愛鮮家總經理梁家銘也中肯地觀察,「她做人處事是很希望圓滿的,雖然不見得能討好所有的人,但是她很誠懇,對一個藝人來說,已經很難了。」
在採訪的過程中,林志玲一直強調,很希望自己能做到誠懇,「我剛開始出來的時候,我覺得大家對我打上太多的問號了,有很多的質疑,」講到這裡,林志玲有些激動。
於是她決定給自己一段時間,讓大家一步一步地認識她,「現在我雖然不知道自己做得怎麼樣,但每一天我都希望讓人家感受到我的真誠。」
事實上,在專訪的過程中,林志玲不像許多藝人習於表面的友善,反而一直很認真地思考,試著充分回答每個問題。她的誠懇,已經讓我們感受到了。
把自己看小,才能把事情做大。那一種比平凡人還把自己放低的誠懇,正是林志玲式的做人之道。



我的網誌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