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雅玲
.............................. .............................
平常孩子交給學校,制式的教育無法改變, 我們決定好好經營週末這兩天。 ~李慧群
後來礙於體制,這理想沒能在學校實現。然而, 經過十次自費聘請師資的志工培訓課程後,這群家長凝聚出共識, 大家決定把握孩子七分之二的時間,帶他們走出戶外。「 平常孩子交給學校,制式的教育無法改變, 我們決定好好經營週末這兩天,」李慧群說。
童瑞華舉例解釋:南亞海嘯前,一個澳洲小孩在沙灘玩耍, 發現海水突然後退,他想起老師說過,這可能是海嘯的前兆, 趕緊通知父母,因此救了全團一百多人的生命。「 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
成立的前半年,是「蟲蟲突擊隊」的探索期。這個階段, 家長還沒信心自己帶活動,都參加坊間的營隊。半年後, 這群菁英家長開始親身操作;一年後,再進入「主題發展期」: 譬如找生態作家凌拂帶領讀書會。同時,由於孩子體能越來越好, 開始辦自行車賞鳥、單車安全講習等活動;後來更進入「統整期」: 以半年為訓練期,透過十四次活動的完整設計,挑戰學期目標—— 寒假騎花東縱谷。
「這學期的重頭戲,是六年級大蟲蟲的畢業旅行——哈盆越嶺。」 周芳美在讀書會上宣布:為了完成這個目標,除了延續騎車訓練, 還安排了陽明山登山、貓空野外求生訓練、金瓜寮溪露營、 哈盆古道暖身。最後,將由烏來翻越雪山山脈, 一路走到宜蘭的福山植物園。
平常你只能想一想的事,在這個團體都有可能實現。 ~郭水泉
蟲蟲突擊隊三年來的成長,其實建立在家長讀書會的堅實基礎上。「 鍥而」的媽媽們每週二舉辦讀書會,大家找一本書,或是一部電影, 看完後一起交換觀點、理念,培養默契;週四一起到戶外上生態課, 或在大安森林公園擔任生態解說志工。
為了增強團體的凝聚力,「鍥而」每學期都會請來專業師資,以三、 四週的時間,帶領會員思考團體與自我的關係。 經過一次次檢視與反省,鍥而已擁有一種特殊動能, 就像飛越大洋的雁群,不管輪到誰領頭,永遠朝著目標前去。 這是個別家庭所難以企及的。
「平常你只能想一想的事,在這個團體都有可能實現。」 財務專長的郭水泉也覺得不可思議:有一次在周芳美家看電影, 他隨口說了一句:如果寒假能騎車去挑戰花東多好! 沒想到九個孩子當場簽署同意挑戰書。既然孩子興致高昂, 爸媽們就積極找尋教練,並請來車廠老闆當老師, 教大家怎麼拆組腳踏車。
剛好,郭水泉兒子同學的爸爸——造船博士周顯光是運動健將, 至今仍是全國大專盃男子田徑五千、一萬公尺紀錄保持者, 郭水泉就請他擔任總教練。身為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主任工程師, 周顯光雖然工作忙碌,仍一口答應幫忙規畫訓練課程和路線。從此, 他和女兒明怡也加入蟲蟲隊。
三年下來,這些家長也都成了策畫活動的高手。童瑞華透露, 為了讓孩子週末去玩,主辦家長要花大量時間找資料、勘查路線, 規畫活動流程,再發e-mail通知大家,受理報名。活動後, 家長再全盤檢討,並做出下次活動的建議。
譬如周芳美主辦的「關懷台灣行腳」,在與老鷹老師( 台灣老鷹生態專家沈振中)討論過所有細節後,發出通 知。
親愛的蟲蟲及蟲爸蟲媽們:看到樹幹上的爪痕,知道台灣黑熊來過。 看到獸徑的排遺,知道水鹿走過。看到路旁的各種垃圾, 會推測什麼樣的人來過?
在這一個週末,你和家人想當福爾摩斯、童子軍、清道夫、科學家、 生態學家,或僅僅是全家一起做一件特別的事,請報上名來, 讓我們知道有誰為伴。
當天是一個雨天。綿綿春雨,燕子湖邊的山色暈染得更顯空濛。 早上八點,蟲蟲突擊隊近三十人就從台北搭乘客運, 抵達湖岸的長福宮土地廟。二十幾輛大人小孩的腳踏車, 則早一步被貨車送達。
周芳美拿出一大盒自家牙科診所用的外科手套,分給沒帶夾子的人。 孩子們躍躍欲試,老鷹老師不得不扯著嗓門, 努力教孩子們如何在垃圾紀錄表上分類、紀錄。接著分配各組路線, 就放猛虎出柙了。路旁長了茂密的非洲鳳仙,點點紅花, 在雨中分外嬌豔。大家翻開花草,撈出垃圾。轉過彎來, 孩子看到路邊空地出現醒目的廢棄物,興奮地呼叫:「大豐收了。」 有人從草叢中夾出一條長褲:「好重喔!快撐不住了。」 大家哈哈大笑,搞不懂怎麼會有人把褲子丟在路邊? 還有人用夾子挖出泥地裡的鏡子碎片,或合力拔出廢棄的機車內胎。
各組奮鬥了兩個小時後,開始計算「營收」, 結果總計撿到四千七百八十一件垃圾,孩子們票選出最特別、 最噁心的垃圾。家長們聽了一場黑鳶觀察史, 大家才高高興興冒雨騎回台北。
這麼大量的親子互動,孩子的資產一定比別人多。 他們以後根本不可能輸。 ~周芳美
接下來是蘇淑虹主辦的永安漁港露營。
台北孩子的補習率幾乎百分之百,這些家長「專心」帶孩子玩, 難道不怕輸給別人嗎?
「他們以後根本不可能輸。」具有醫生冷靜與專注的特質, 周芳美輕輕搖著頭,篤定的回答:「做戶外活動是很奢侈的, 一定要父母陪同。這麼大量的親子互動,孩子的資產一定比別人多。 他們又練習去跟那麼多大人、小孩相處,學習遵守團體規範, 又發揮自己特色,這一定是他們未來的競爭力。」
其實,為了參加好玩的活動,孩子們每次事前都要花不少時間「 做功課」。「小孩從小被安排去做這,去做那;這些活動『包裝』 得比較像是他們自己決定的,但大人還是暗中去引導,」 童瑞華坦白說。例如花東行前,小朋友被分成「人文景點、地理、 生態、裝備清單、行程說明」等五組,他們必須在行前會上, 一一以power point報告。本來就很喜歡地理的周芳美,更上網找到「 台灣島的一生」、河階地形等3D電腦繪圖、衛星圖, 給孩子們扎扎實實地上了一次地理課。
每一趟旅行,孩子都在遊戲中有不同的知識收穫。譬如,永安露營, 他們順道參觀三座風力發電廠,由周顯光專業解說;騎車到八里, 家長安排了十三行博物館導覽。
在館內模擬的考古現場, 解說人員讓孩子們知道十三行人最喜歡琉璃珠,也會冶金煉鐵;「 五月一日咱們登高去」活動,家長還設計了尋寶遊戲:「 附上陽明山常見動、植物二份圖檔文字資料,請蟲蟲們有空先閱覽, 活動當天大家必須沿途尋寶,看哪一組找到資料中的動植物最多樣, 並攝入數位相機者為優勝。」
「這是自動自發,真正有意義的學習。」 資優教育專家師大特教系教授吳武典極度嘉許。他說,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心理學教授 Roberta M. Milgram,曾對資優青少年以十三年長期追蹤研究。 她發現注重人際互動的課外活動out-of-school activity,對未來所選擇的行業與事業成功的預測力, 比學校成績更高。
吳武典指出,工業化之後,家庭把教育的責任交給學校。 但是近年來,許多人發現,學校教育並不完美, 因為制式的教育只能滿足一般人,無法因材施教。因此, 美國又興起廣泛的「離學運動」,很多孩子回家由父母自己教。「 父母重拾原始教師的角色。」
但是,在家學習有一個重大缺點,就是缺乏同儕。「少年以後, 孩子從同儕學習的,比從父母還多。」吳武典指出, 同儕團體是孩子社會化最重要的範本。社會化不足, 例如在荒島長大,就會成為無法適應社會的人;錯誤的同儕學習, 則可能出現反社會行為,成為暴力犯罪分子。「 現在的學校都忽視同儕學習;在校外,又多是失控的情況。」
「中國人說『易子而教』,他們是一群有共同理念的家庭, 互相教育彼此的孩子,」觀察老鷹生態已經二十年的沈振中說,「 所有動物,青少年階段都在遊戲,從遊戲中學會各種生存技巧, 而且玩在一起。」他說,青少年會去飆車、成群結隊到處玩, 是生物的本能。本能壓不住,只能因勢利導。「 這群父母一起帶著孩子遊戲,主動提供這樣的機會,並在一旁守護, 孩子自然不會有偏差行為出現。他們是真正回到動物本能。」
跑百米除了自己的天賦,旁邊還要有旗鼓相當的對手, 才能真正激發出潛能。 ~胡惇卜
正因為深深瞭解同儕的重要,大家口中的「胡大使」胡惇卜, 儘管位高權重,每一次活動都穿著短褲、戴起墨鏡, 陪兒子胡傳瑞騎車。寒假挑戰花東四天下來,林白亮打趣, 胡大使好像年輕了二十歲。
看過許多外交官子女的發展,胡惇卜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 如果無法顧及他們的需要,那麼轉換頻繁的「國際經驗」, 對孩子反而是負面影響。「群育很重要,幫孩子創造他的peer group(同儕團體),」他說,「跑百米除了自己的天賦, 旁邊還要有旗鼓相當的對手,才能真正激發出潛能。」
「孩子是環境的動物,光弄好自己的孩子沒有用,」郭水泉闡述「 鍥而」的理念:「把情境造好,再把小孩丟進去, 美麗的事情就會發生。」
例如這群天之驕子原本缺乏團隊紀律, 於是去年十一月挑戰花東的行前測驗前, 童瑞華先帶領蟲蟲們思索騎車可能的危險,進而了解團體行動, 及互助合作的重要。「回程時,總教練一聲令下, 大夥也開始向來時路回騎。只見各小組成員前後呼應,互相照顧, 一起騎,一起休息,有狀況時一起停下來等,好感動! 我們長久以來期望的團隊紀律,終於等到了!」 李慧群在紀錄上寫道。
從此,孩子們學會你幫我,我幫你。林白亮觀察到, 一次騎車到新店,路上經過一個坑洞, 一位六年級的孩子就守在那兒,確信每一個同伴都安全通過, 才自己騎上車。
「鍥而」打造的部落,讓孩子們的兄弟(姊妹)情誼充分發展出來, 更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學習領導與服從。只有一個獨子的童瑞華說, 過去她發現兒子受挫時,試圖鼓勵他「你好棒!」兒子卻不領情:「 對,我知道,那是因為你是我媽。」「現在有了小跟班, 對他發生英雄崇拜,他覺得我是個role model,願意去好好表現,也對自己更有自信。」
李慧群也說,她的長子典毅,從小個性溫和,在班上「沒有影響力」 ,很受挫折。來到蟲蟲之後,他的昆蟲知識突然受到重視,有了「 舞台」,變得很愛講話。「有時看他邊騎還邊唱歌, 真是從心裡樂出來。」
事實上,這也是美國富人教育小孩、西點軍校訓練領導者的方式。
美國《富比世》家族第二代馬爾康‧富比世, 為了讓子女人際關係和諧,每年暑假一家三代去西部長途旅行; 這套以旅行、露營,來訓練孩子團隊精神的手法, 世上最有錢的沃爾瑪百貨創辦者華頓家族也相同。
出身西點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董事會主席米德說,西點軍校的學生, 整整四年都在學習領導。升大二的暑假, 學生就開始實際練習領導同儕,到了大三和大四, 更是不斷練習帶領學弟。
除了課堂上的領導課程,如「歷史人物的領導能力」之外, 還有實地練習——到美國內戰遺跡巡視, 回想當年內戰的重要人物在這裡所做出來的一切決定, 把自己放到一個領導的氛圍中。很多知名企業,例如摩托羅拉, 都開過這樣的課程。
教養孩子無法速成,一定要花時間。 把作母親這個角色當成專業來看待。 ~林白亮
有外商公司高階主管經驗的李慧群,特別看重領導能力的培養:「 現在孩子十八般武藝,各個都很有本事。未來只有會溝通協調的, 才能出來整合大家,成為領導者。」
「教養孩子不只是It takes a village, it takes time。」二兒子已經進入耶魯大學的林白亮表示, 教養孩子無法速成,一定要花時間,需要professional mom,把作母親這個角色當成專業來看待。「 這些媽媽的能力是世界級的,她們那麼努力培養下一代, 我相信台灣的未來會更好。」
最近,美國已發現e世代孩子不僅生活, 連思想及行為模式都和父母那一代大不相同。這個族群越來越封閉, 實體的人際互動,逐漸被電子訊號取代。夕陽的絢爛、清新的空氣, 這些原本應該從接觸自然而產生的記憶,都從虛擬的多媒體取得。 結果,每個人都把自己視為宇宙中心,稍有不如意, 就偕同網友自殺。
美國前總統夫人希拉蕊九年前大力主張: 讓青少年享有過去社會給予年輕人的環境——具有創意、 挑戰和肯定生命意義的成長過程。她在《同村協力》〈 給孩子一把鏟子〉一章中寫道:「美國印地安少年成長過程中, 都要進行一趟『心靈之旅』,伴隨一位充當精神導師的年長智者。 當遊罷歸來時,年輕人變得更堅強,充滿崇高的人生目標和遠見。」
的確,經過去年縝密的規畫、安排、分工、合作, 寒假騎完花東縱谷後,每個蟲蟲突擊隊的孩子都覺得自己不一樣了。 今年才九歲的郁文,有著驚人的改變。「我以前是說:『 媽媽要跟在我的後面,而且要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近哦!』 現在我說:『媽媽不要跟在我後面, 而且要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遠哦!』」
這些孩子,在父母打造的部落裡,快樂的成長。總有一天, 他們會像張貼在卓楓國小牆上的新詩「超級布農獵人」一樣:
我是現代布農小獵人
我要時常去打獵
才有新鮮又豐富的知識……
希望 有一天
我能到世界各地去打獵。
我要時常去打獵
才有新鮮又豐富的知識……
希望 有一天
我能到世界各地去打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