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

交心,拓展人脈的基石

交心,拓展人脈的基石



傷害朋友的十種表現
許多人交友處世常常誤入這樣的情境:好朋友之間無須講究客套。他們認為,好朋友彼此熟悉瞭解,親密信賴,如兄如弟,財物不分,有福共享,講究客套太拘束也太見外了。其實,他們沒有意識到,朋友關係的延續是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的,容不得半點強求、干涉和控制。彼此之間,情趣相投、個性對味則合、則交,反之,則離、則絕。朋友之間再熟悉,再親密,也不能隨便過親,不講客套,這樣,默契和平衡將被打破,誤會將會產生,友好關係將不復存在。因此,對好朋友也要客氣有禮,可以不強調自己的「面子」,但不可以不給朋友面子。
和諧深沉的交往,需要充沛的感情為基礎,這種感情不是矯揉造作的,而是真誠的自然流露。當然,我們說好朋友之間講究客套,並不是說在一切情況下都要僵持在不必要的繁瑣的禮儀,而是強調好友之間相互尊重,不能跨越對方的禁區。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朋友之間過於隨便,就容易誤入這片禁區,從而引起隔閡衝突。譬如,不問對方是否空閒、願意與否,任意支配或佔用對方已有安排的寶貴時間,一坐下來就滔滔不絕地高談闊論,全然沒有意識到對方的難處與不便;一意追問對方深藏心底的不願啟齒的秘密,一味探聽對方秘而不宣的私事;忘記了「人親財不親」的古訓,忽視朋友是感情一體而不是經濟一體的事實,花錢不記你我,用物不分彼此,凡此等等,都是不尊重朋友,侵犯、干涉他人的壞現象。偶然疏忽,可以理解,可以寬容,可以忍受。長此以往,必生間隙,導致朋友的疏遠或厭倦,友誼的淡化和惡化。因此,好朋友之間也應講究客套,恪守交友之道。
對朋友放肆無禮,最容易產生誤會,傷害朋友,其表現有如下種種,不可不小心約束:

1.
過度表現,言談不慎,使朋友的自尊心受到創傷。
也許你與朋友之間無話不談,十分投機。也許你的才學、相貌、家庭、前途等等令人羡慕,高出朋友一籌,這使你不分場合,尤其與朋友在一起時,會鋒芒大露,過於表現自己,在言談之中會流露出一種優越感。這樣會使朋友感到你在居高臨下地對他說話,在有意地炫耀抬高自己,他的自尊心受到創傷,不由得產生敬而遠之的意念。所以,在與朋友交往時,要控制情緒,保持理智平衡,態度謙遜,虛懷若谷,把自己放在與人平等的地位,注意時時想到對方的存在。

2.
彼此不分,違背契約,使朋友對你產生防範心理。
朋友之間最不注意的是對朋友物品處理不慎,常以為「朋友間何必分彼此」,對朋友之物,不經許可便擅自拿用,不加愛惜,有時遲還或不還,朋友一次兩次礙於情面,不好意思指責,久而久之會認為你過於放肆,產生防範心理。事實上,朋友之間除了友情,還有一種微妙的契約關係。以實物而言,你和朋友之物都可隨時借用,這是超出一般人關係之處,然而你與朋友對彼此之物首先有一個觀念:「這是朋友之物,更應當加倍珍惜。親兄弟,明算帳。」注重禮尚往來的規矩,要把珍重朋友之物看做如珍重友情一樣重要。

3.
過於散漫,不拘小節,使朋友對你產生輕蔑、反感。
朋友之間,談吐行動理應直率、大方、親切、不矯揉造作,方可顯出自然本色。但過於散漫,不重自制,不拘小節,則容易使人感到你粗魯庸俗。也許你和一般人相處會以理性自約,但與朋友相聚就忘乎所以。或比手畫腳,或信口雌黃、海闊天空,或在朋友言語時隨意打斷,譏諷嘲弄,或左顧右盼,心不在焉,也許這是你的自然流露,但朋友會覺得你有失體面,沒有風度和修養,自然對你產生一種厭惡輕蔑之感,改變了對你的原來印象。所以,在朋友面前應自然而不失自重,熱烈而不失態,做到有分寸,有節制。

4.
隨便反悔,不守約定,使朋友對你感到不可信賴。
你也許不那麼看重朋友間的某些約定,對於朋友們的活動總是姍姍來遲,對於朋友要求之事當場爽快應承,過後又中途變卦。也許你真有事耽誤了一次約好的聚會或沒完成朋友請託之事,或許你事後輕描淡寫解釋一二,認為朋友間應當相互諒解寬容,區區小事何足掛齒。但卻不知朋友們會因你失約而心急火燎,掃興而去。雖然他們當面不會指責,但必定會認為你在玩弄朋友的友情,是在逢場作戲,是反覆無常、不可信賴之輩。所以,對朋友之約或請託,一定要慎重對待,遵時守約,要一諾千金,切不可言而失信。

5.
乘人不備,強行索求,使朋友認為你太無理、霸道。
當你有事需求於人時,朋友當然是第一人選,可你不事先通知,臨時登門提出請求,或不顧朋友是否願意,強行拉他與你同去參加某項活動,這都會使朋友感到左右為難。他如果已有安排活動不便改變就更加難堪。對你所求,若答應則打亂自己的計畫,若拒絕又在情面上過意不去。或許他表面樂意而為,但心中卻有幾分不快,認為你太霸道,不講道理。所以,你對朋友有求時,必須事先告知,採取商量的口吻講話,儘量在朋友無事或情願的前提下提出所求,同時要記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所不欲,勿施強求。

6.
不識時務,反應遲緩,使朋友對你感到厭煩。
當你去朋友家拜訪時,若遇上朋友正在讀書學習,或正在接待客人,或正在和戀人相會,或準備外出等,你也許自恃摯友,不顧時間場合,不看朋友臉色,一坐就是半天,誇誇侃侃而談,喧賓奪主,不管人家早已如坐針氈,極不耐煩了。這樣,朋友一定會認為你太沒有教養,不識時務,不近人情,以後就想方設法躲避你,害怕你再打擾他的私生活。所以,每逢此情此景,你一定要反應迅速,稍稍寒暄幾句就知趣告辭,珍惜朋友的時間和尊重朋友的私生活如同珍重友情一樣可貴。

7.
用語尖刻,亂尋開心,使朋友突然感到你可惡可恨。
有時你在大庭廣眾面前,為炫耀自己能言善辯,或為嘩眾取寵逗人一樂,或為表示自己與朋友之間的「親密」,亂用尖刻詞語,盡情挖苦嘲笑諷刺朋友或旁人,大出洋相以搏人大笑,獲取一時之快意,竟不知會大傷和氣,使朋友感到人格受辱,認為你變得如此可恨可惡,後悔誤交了你這個朋友。也許你還不以為然,會說朋友之間開個玩笑何必當真呢,殊不知你已先損傷了朋友之情。所以,朋友相處,尤其在眾人面前,應和氣相待,互敬互慕互尊,切勿亂開玩笑,用惡語傷人。

8.
過於小氣,斤斤計較,使朋友認為你是吝嗇小家子氣之人。
你可能在擇友交友時,認為朋友的友情勝於一切,何必顧慮經濟得失,金錢不能使友情牢固。這種思想使你與朋友相處時顯得過於拮据,事事不出分文;或患得患失,唯恐吃虧。對朋友所付出的樂於接受,自己卻一毛不拔,這會使朋友感到你視金如命,是個吝嗇之人。所以朋友之交,過於拮据則顯得吝嗇小氣,而慷慨大方則顯得豪爽大度,它會使友情更加牢固。

9.
泛泛之交,卻大肆渲染,使朋友感到你是輕佻之人。
你可能由於虛榮心或榮譽心驅使,也可能交友心切,認為交友愈多,本事愈大,人緣愈好,往往不加選擇考察,泛認知己,患「好交症」。此時,朋友已在微微冷笑,認為你是朝三暮四的輕佻之人,不可真心相處,結果你可能會失去真正的朋友。所以,朋友之交,理應真誠相待,感情專一,萬萬不要以為泛泛之交會讓自己顯得重要。

10.
一意孤行,不聽人意,使朋友感到你是無為多事之人。
是朋友就是要同舟共濟,對好意的勸告應認真考慮,適時採納。也許你無視這點,每遇一事,一意孤行,堅持己見,無視於朋友的意見見,依舊我行我素,結果自己吃虧,朋友受累。這必定使朋友感到失望,認為你太獨斷專橫,不把朋友放在眼裡,是個無為多事之人,日後會漸漸疏遠你。所以你在遇事決策時,應多聽並尊重朋友意見,理解朋友的好心,即使難以接納的意見,也要說清楚,使人覺得你在尊重他。

我是現代布農小獵人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18 期 
作者:陳雅玲
...........................................................
平常孩子交給學校,制式的教育無法改變,我們決定好好經營週末這兩天。 ~李慧群
後來礙於體制,這理想沒能在學校實現。然而,經過十次自費聘請師資的志工培訓課程後,這群家長凝聚出共識,大家決定把握孩子七分之二的時間,帶他們走出戶外。「平常孩子交給學校,制式的教育無法改變,我們決定好好經營週末這兩天,」李慧群說。
童瑞華舉例解釋:南亞海嘯前,一個澳洲小孩在沙灘玩耍,發現海水突然後退,他想起老師說過,這可能是海嘯的前兆,趕緊通知父母,因此救了全團一百多人的生命。「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
成立的前半年,是「蟲蟲突擊隊」的探索期。這個階段,家長還沒信心自己帶活動,都參加坊間的營隊。半年後,這群菁英家長開始親身操作;一年後,再進入「主題發展期」:譬如找生態作家凌拂帶領讀書會。同時,由於孩子體能越來越好,開始辦自行車賞鳥、單車安全講習等活動;後來更進入「統整期」:以半年為訓練期,透過十四次活動的完整設計,挑戰學期目標——寒假騎花東縱谷。
「這學期的重頭戲,是六年級大蟲蟲的畢業旅行——哈盆越嶺。」周芳美在讀書會上宣布:為了完成這個目標,除了延續騎車訓練,還安排了陽明山登山、貓空野外求生訓練、金瓜寮溪露營、哈盆古道暖身。最後,將由烏來翻越雪山山脈,一路走到宜蘭的福山植物園。
平常你只能想一想的事,在這個團體都有可能實現。 ~郭水泉
蟲蟲突擊隊三年來的成長,其實建立在家長讀書會的堅實基礎上。「鍥而」的媽媽們每週二舉辦讀書會,大家找一本書,或是一部電影,看完後一起交換觀點、理念,培養默契;週四一起到戶外上生態課,或在大安森林公園擔任生態解說志工。
為了增強團體的凝聚力,「鍥而」每學期都會請來專業師資,以三、四週的時間,帶領會員思考團體與自我的關係。經過一次次檢視與反省,鍥而已擁有一種特殊動能,就像飛越大洋的雁群,不管輪到誰領頭,永遠朝著目標前去。這是個別家庭所難以企及的。
「平常你只能想一想的事,在這個團體都有可能實現。」財務專長的郭水泉也覺得不可思議:有一次在周芳美家看電影,他隨口說了一句:如果寒假能騎車去挑戰花東多好!沒想到九個孩子當場簽署同意挑戰書。既然孩子興致高昂,爸媽們就積極找尋教練,並請來車廠老闆當老師,教大家怎麼拆組腳踏車。
剛好,郭水泉兒子同學的爸爸——造船博士周顯光是運動健將,至今仍是全國大專盃男子田徑五千、一萬公尺紀錄保持者,郭水泉就請他擔任總教練。身為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主任工程師,周顯光雖然工作忙碌,仍一口答應幫忙規畫訓練課程和路線。從此,他和女兒明怡也加入蟲蟲隊。
三年下來,這些家長也都成了策畫活動的高手。童瑞華透露,為了讓孩子週末去玩,主辦家長要花大量時間找資料、勘查路線,規畫活動流程,再發e-mail通知大家,受理報名。活動後,家長再全盤檢討,並做出下次活動的建議。
譬如周芳美主辦的「關懷台灣行腳」,在與老鷹老師(台灣老鷹生態專家沈振中)討論過所有細節後,發出通 知。
親愛的蟲蟲及蟲爸蟲媽們:看到樹幹上的爪痕,知道台灣黑熊來過。看到獸徑的排遺,知道水鹿走過。看到路旁的各種垃圾,會推測什麼樣的人來過?
在這一個週末,你和家人想當福爾摩斯、童子軍、清道夫、科學家、生態學家,或僅僅是全家一起做一件特別的事,請報上名來,讓我們知道有誰為伴。
當天是一個雨天。綿綿春雨,燕子湖邊的山色暈染得更顯空濛。早上八點,蟲蟲突擊隊近三十人就從台北搭乘客運,抵達湖岸的長福宮土地廟。二十幾輛大人小孩的腳踏車,則早一步被貨車送達。
周芳美拿出一大盒自家牙科診所用的外科手套,分給沒帶夾子的人。孩子們躍躍欲試,老鷹老師不得不扯著嗓門,努力教孩子們如何在垃圾紀錄表上分類、紀錄。接著分配各組路線,就放猛虎出柙了。路旁長了茂密的非洲鳳仙,點點紅花,在雨中分外嬌豔。大家翻開花草,撈出垃圾。轉過彎來,孩子看到路邊空地出現醒目的廢棄物,興奮地呼叫:「大豐收了。」有人從草叢中夾出一條長褲:「好重喔!快撐不住了。」大家哈哈大笑,搞不懂怎麼會有人把褲子丟在路邊?還有人用夾子挖出泥地裡的鏡子碎片,或合力拔出廢棄的機車內胎。
各組奮鬥了兩個小時後,開始計算「營收」,結果總計撿到四千七百八十一件垃圾,孩子們票選出最特別、最噁心的垃圾。家長們聽了一場黑鳶觀察史,大家才高高興興冒雨騎回台北。
這麼大量的親子互動,孩子的資產一定比別人多。他們以後根本不可能輸。 ~周芳美

接下來是蘇淑虹主辦的永安漁港露營。他們計畫來一趟沿著桃園和新竹濱海的自行車之旅。這裡有自行車道,景觀的變化多樣,農田、溪口、海邊沙地、紅樹林多種生態棲地,鳥況甚佳,視野不同。當天傍晚,孩子遠征三十公里騎回永安營地時,一個個穿著吸濕排汗的蘋果綠夏季新隊服,在流線的安全帽底下,紅撲撲的臉蛋,精神極了。
台北孩子的補習率幾乎百分之百,這些家長「專心」帶孩子玩,難道不怕輸給別人嗎?
「他們以後根本不可能輸。」具有醫生冷靜與專注的特質,周芳美輕輕搖著頭,篤定的回答:「做戶外活動是很奢侈的,一定要父母陪同。這麼大量的親子互動,孩子的資產一定比別人多。他們又練習去跟那麼多大人、小孩相處,學習遵守團體規範,又發揮自己特色,這一定是他們未來的競爭力。」
其實,為了參加好玩的活動,孩子們每次事前都要花不少時間「做功課」。「小孩從小被安排去做這,去做那;這些活動『包裝』得比較像是他們自己決定的,但大人還是暗中去引導,」童瑞華坦白說。例如花東行前,小朋友被分成「人文景點、地理、生態、裝備清單、行程說明」等五組,他們必須在行前會上,一一以power point報告。本來就很喜歡地理的周芳美,更上網找到「台灣島的一生」、河階地形等3D電腦繪圖、衛星圖,給孩子們扎扎實實地上了一次地理課。
每一趟旅行,孩子都在遊戲中有不同的知識收穫。譬如,永安露營,他們順道參觀三座風力發電廠,由周顯光專業解說;騎車到八里,家長安排了十三行博物館導覽。
在館內模擬的考古現場,解說人員讓孩子們知道十三行人最喜歡琉璃珠,也會冶金煉鐵;「五月一日咱們登高去」活動,家長還設計了尋寶遊戲:「附上陽明山常見動、植物二份圖檔文字資料,請蟲蟲們有空先閱覽,活動當天大家必須沿途尋寶,看哪一組找到資料中的動植物最多樣,並攝入數位相機者為優勝。」
「這是自動自發,真正有意義的學習。」資優教育專家師大特教系教授吳武典極度嘉許。他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心理學教授 Roberta M. Milgram,曾對資優青少年以十三年長期追蹤研究。她發現注重人際互動的課外活動out-of-school activity,對未來所選擇的行業與事業成功的預測力,比學校成績更高。
吳武典指出,工業化之後,家庭把教育的責任交給學校。但是近年來,許多人發現,學校教育並不完美,因為制式的教育只能滿足一般人,無法因材施教。因此,美國又興起廣泛的「離學運動」,很多孩子回家由父母自己教。「父母重拾原始教師的角色。」
但是,在家學習有一個重大缺點,就是缺乏同儕。「少年以後,孩子從同儕學習的,比從父母還多。」吳武典指出,同儕團體是孩子社會化最重要的範本。社會化不足,例如在荒島長大,就會成為無法適應社會的人;錯誤的同儕學習,則可能出現反社會行為,成為暴力犯罪分子。「現在的學校都忽視同儕學習;在校外,又多是失控的情況。」
「中國人說『易子而教』,他們是一群有共同理念的家庭,互相教育彼此的孩子,」觀察老鷹生態已經二十年的沈振中說,「所有動物,青少年階段都在遊戲,從遊戲中學會各種生存技巧,而且玩在一起。」他說,青少年會去飆車、成群結隊到處玩,是生物的本能。本能壓不住,只能因勢利導。「這群父母一起帶著孩子遊戲,主動提供這樣的機會,並在一旁守護,孩子自然不會有偏差行為出現。他們是真正回到動物本能。」
跑百米除了自己的天賦,旁邊還要有旗鼓相當的對手,才能真正激發出潛能。 ~胡惇卜
正因為深深瞭解同儕的重要,大家口中的「胡大使」胡惇卜,儘管位高權重,每一次活動都穿著短褲、戴起墨鏡,陪兒子胡傳瑞騎車。寒假挑戰花東四天下來,林白亮打趣,胡大使好像年輕了二十歲。
看過許多外交官子女的發展,胡惇卜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無法顧及他們的需要,那麼轉換頻繁的「國際經驗」,對孩子反而是負面影響。「群育很重要,幫孩子創造他的peer group(同儕團體),」他說,「跑百米除了自己的天賦,旁邊還要有旗鼓相當的對手,才能真正激發出潛能。」
「孩子是環境的動物,光弄好自己的孩子沒有用,」郭水泉闡述「鍥而」的理念:「把情境造好,再把小孩丟進去,美麗的事情就會發生。」
例如這群天之驕子原本缺乏團隊紀律,於是去年十一月挑戰花東的行前測驗前,童瑞華先帶領蟲蟲們思索騎車可能的危險,進而了解團體行動,及互助合作的重要。「回程時,總教練一聲令下,大夥也開始向來時路回騎。只見各小組成員前後呼應,互相照顧,一起騎,一起休息,有狀況時一起停下來等,好感動!我們長久以來期望的團隊紀律,終於等到了!」李慧群在紀錄上寫道。
從此,孩子們學會你幫我,我幫你。林白亮觀察到,一次騎車到新店,路上經過一個坑洞,一位六年級的孩子就守在那兒,確信每一個同伴都安全通過,才自己騎上車。
「鍥而」打造的部落,讓孩子們的兄弟(姊妹)情誼充分發展出來,更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學習領導與服從。只有一個獨子的童瑞華說,過去她發現兒子受挫時,試圖鼓勵他「你好棒!」兒子卻不領情:「對,我知道,那是因為你是我媽。」「現在有了小跟班,對他發生英雄崇拜,他覺得我是個role model,願意去好好表現,也對自己更有自信。」
李慧群也說,她的長子典毅,從小個性溫和,在班上「沒有影響力」,很受挫折。來到蟲蟲之後,他的昆蟲知識突然受到重視,有了「舞台」,變得很愛講話。「有時看他邊騎還邊唱歌,真是從心裡樂出來。」
事實上,這也是美國富人教育小孩、西點軍校訓練領導者的方式。
美國《富比世》家族第二代馬爾康‧富比世,為了讓子女人際關係和諧,每年暑假一家三代去西部長途旅行;這套以旅行、露營,來訓練孩子團隊精神的手法,世上最有錢的沃爾瑪百貨創辦者華頓家族也相同。
出身西點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董事會主席米德說,西點軍校的學生,整整四年都在學習領導。升大二的暑假,學生就開始實際練習領導同儕,到了大三和大四,更是不斷練習帶領學弟。
除了課堂上的領導課程,如「歷史人物的領導能力」之外,還有實地練習——到美國內戰遺跡巡視,回想當年內戰的重要人物在這裡所做出來的一切決定,把自己放到一個領導的氛圍中。很多知名企業,例如摩托羅拉,都開過這樣的課程。
教養孩子無法速成,一定要花時間。把作母親這個角色當成專業來看待。 ~林白亮
有外商公司高階主管經驗的李慧群,特別看重領導能力的培養:「現在孩子十八般武藝,各個都很有本事。未來只有會溝通協調的,才能出來整合大家,成為領導者。」
「教養孩子不只是It takes a village, it takes time。」二兒子已經進入耶魯大學的林白亮表示,教養孩子無法速成,一定要花時間,需要professional mom,把作母親這個角色當成專業來看待。「這些媽媽的能力是世界級的,她們那麼努力培養下一代,我相信台灣的未來會更好。」
最近,美國已發現e世代孩子不僅生活,連思想及行為模式都和父母那一代大不相同。這個族群越來越封閉,實體的人際互動,逐漸被電子訊號取代。夕陽的絢爛、清新的空氣,這些原本應該從接觸自然而產生的記憶,都從虛擬的多媒體取得。結果,每個人都把自己視為宇宙中心,稍有不如意,就偕同網友自殺。
美國前總統夫人希拉蕊九年前大力主張:讓青少年享有過去社會給予年輕人的環境——具有創意、挑戰和肯定生命意義的成長過程。她在《同村協力》〈給孩子一把鏟子〉一章中寫道:「美國印地安少年成長過程中,都要進行一趟『心靈之旅』,伴隨一位充當精神導師的年長智者。當遊罷歸來時,年輕人變得更堅強,充滿崇高的人生目標和遠見。」
的確,經過去年縝密的規畫、安排、分工、合作,寒假騎完花東縱谷後,每個蟲蟲突擊隊的孩子都覺得自己不一樣了。今年才九歲的郁文,有著驚人的改變。「我以前是說:『媽媽要跟在我的後面,而且要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近哦!』現在我說:『媽媽不要跟在我後面,而且要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遠哦!』」
這些孩子,在父母打造的部落裡,快樂的成長。總有一天,他們會像張貼在卓楓國小牆上的新詩「超級布農獵人」一樣:
我是現代布農小獵人
我要時常去打獵
才有新鮮又豐富的知識……
希望 有一天
我能到世界各地去打獵。

我的網誌清單